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海峽兩岸關係史一
History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Ⅰ) 
開課學期
110-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李君山 
課號
Hist1536 
課程識別碼
103 51140 
班次
02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博雅301 
備註
開放國北教5名加選。。A2:歷史思維
總人數上限:9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101Hist1536_02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110-1
※本課程第一(9月24日)、二(10月1日)、三(10月8日)週採取錄影上課。第四週(10月15日)起上課方式,將依據校方公告而調整。
※如有修課疑問、課程提問者,可來信至助教信箱(d09123003@ntu.edu.tw,江佳威助教)。

(上學期)
第一講  四年國共內戰
第二講  國民政府撤臺準備
第三講  韓戰與美國政策的轉變
第四講  大陸沿海戰事的持續
第五講  國民政府在臺統治的加強
第六講  中共建政與政治運動展開
第七講  中共五年計劃與社會主義改造
第八講  三面紅旗與中(共)蘇決裂
第九講  冷戰時期兩岸接觸

(下學期)
第一講  聯合國席位之爭
第二講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三講  蔣經國的逐步崛起
第四講  美中(共)關係的解凍
第五講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
第六講  臺灣外交轉變與民主化運動
第七講  兩岸往來的恢復
第八講  後蔣經國時期的演變 

課程目標
課程概述 
課程要求
(1) 平時成績 (30%):依「出席率」及上課表現評定之;
(2) 期末考 (40%):於學期最後一週舉行之。範圍包含教材內容、上課筆記、與所發講義;
(3) 期中報告 (30%):〈歷史新聞寫作〉,於學期第十週繳交。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1. 徐中約著,計秋楓、朱慶葆等譯,《中國近代史(下)》,香港:中文大學,2001。
2.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臺北:時報文化,2001。
3.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主編,章建剛等譯,《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上海人民,1992。
4. 麥克法夸爾(Roderick MacFarquhar)、費正清等編,謝亮生等譯,《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參考書目
1.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臺北:聯經,2001。
2. 邁斯納(Maurice Meisner)著,杜蒲譯,《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香
港:中文大學,2005。
3. 林孝庭,《台海‧冷戰‧蔣介石: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1948-1988》,臺北:聯經,2015。
4. 林孝庭著,黃中憲譯,《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臺北:遠足文化,
2017。
5. 林孝庭,《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臺北:遠足文化,2021。
6. 馮克著,蕭葉、向淑容、堯嘉寧等譯,《解放的悲劇》,臺北:聯經,2021。
7. 馮克著,蕭葉、向淑容、堯嘉寧等譯,《毛澤東的大饑荒》,臺北:聯經,2021。
8. 馮克著,蕭葉、向淑容、堯嘉寧等譯,《文化大革命》,臺北:聯經,2021。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成績 
30% 
出席率、上課表現 
2. 
期中報告 
30% 
〈歷史新聞寫作〉,於學期第10週(11月26日)繳交 
3. 
期末考 
40% 
於學期最後一週舉行之,考題範圍包含教材內容、上課筆記與所發講義。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24  課程說明 
第16週
1/07  期末考週 
第17週
1/14  自主學習週 
第18週
1/21  自主學習週